201801090901
新頭殼newtalk 「我們,只是想要你幸福。」 印象中很久沒有看到台灣自製的動畫電影出現在院線了,猶記得小時候兩部印象很深的台灣動畫片《禪說阿寬》以及《魔法阿嬤》。 《幸福路上》是台灣一個世代的縮影,那是台灣甫經解嚴、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。女主角的設定出生於1975年,那是尚在戒嚴的年代。那個世代,從戒嚴經歷解嚴,社會正在轉型的階段。女主角一路讀書考上好學校,畢業出國工作,看似人人稱羨,其實箇中的迷惘與糾結,只有自己知道;與夫婿鬧翻,為了要不要小孩意見分歧,到後來決定離婚回到故鄉台灣與家人懷抱,其實是滿典型的台灣人故事,尤其對「美國夢」的幻想,在那個年代超級典型。 整部片的基調很台灣,80年代的台灣,父母從台灣其他城市移到台北討生活,是非常典型的勞工家庭;彼時因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,促使美國對台灣政策改變進行撤軍,所以有很多駐台美軍就此一去不返,留下不少金髮碧眼的「阿啄(tok)啊」台灣囝仔還有單親媽媽,女主角班上就有一個老是被叫「美國仔」的美軍遺腹子,也因為外觀上的不同經常遭到同學的霸凌。 80年代,是台灣民主化與社會運動最蓬勃發展的年代,所以整部片脈動也緊扣著社會時事,包括女主角的生日是1975年4月5日,那是蔣介石死掉的日子;女主角的哥哥因為讀禁書而被警察抓走,讀的書正是《台灣人四百年史》;此外還有勞工運動、台灣的政黨輪替,都在這部電影裡面出現。 我認為整部片的重心,是藉由女主角去襯托出父母對兒女滿滿的愛。女主角的父母很「台灣」,希望自己的小孩好好讀書、考上好學校,然後最好當醫生或當律師,可以光宗耀祖,當個律師爸、醫生嬷。雖然爸爸很兩光、媽媽是錢嫂仔,但是其實傳統台灣家庭就是爸爸賺錢、媽媽管家,所以媽媽的節儉從來不是為了自己,都是為了家、為了子女,所以當媽媽跟女主角追討水電費與生活費,女主角總是感到不耐,直到女主角出國時收到裝滿美金的信封,才知道媽媽向他追討的那些「生活費」,其實是幫自己存起來。 而父母對子女的愛,其實是很深很隱諱的,像女主角與外國囝婿談結婚,爸爸只是默默地走到廚房喝悶酒;當女主角從高處摔落住進醫院,回家後看見父母打掃家中,女主角不解之際,「我們要迎接新客人啊」,一語道破父母親知道女主角懷孕之事,並說「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支持妳,就算離婚也沒關係」。在需要、無助的時候,爸爸媽媽永遠在我們的背後支持著我們;爸爸媽媽對我們的疼愛,我們總是發現得很晚。 整齣電影跟我的生活經驗非常的貼合,我讀國小時候也有那種爸爸是外國人、媽媽是台灣人,老是被叫「阿啄仔」的小朋友;我家也有女兒遠嫁國外的真實案例,所以這部電影對我有極大的共鳴。 這部電影,用樸實無華的方式,告訴我們經常忽略但顯而易見的事,「幸福不外求,就是找到自己所有的」、「幸福很簡單,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」;而這同時也是一部追尋自我的電影,究竟人一生在追求的是甚麼?究竟是他人的期許?還是自我的實現? 但,如同女主角的外婆不斷說著的,「有飯吃就很幸福啊!」 是呀!穿衣吃飯、何其平凡,但要能夠體會出箇中滋味,才知平凡是福。
Fun影評》走在追求幸福的幸福路上
狐狸精纏上了他?該怎麼解決?來徵信社諮詢看看
留言列表